本文作者叶清风,三节课课程营销实习生。
三节课注:
今天,我们想诚意给你推荐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名实习快5个月的大四姑娘的自白,她也是三节课课程营销运营团队的一员。
如何从一名小白快速成长,形成自己一套独特且有用的文案撰写模板,在我们看来,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最好的现身说法。并且,其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运营工作方法。
希望对你有启发,也希望你喜欢。
大家好,我是三节课的课程营销实习生叶清风。
从7月中旬开始,你们在三节课订阅号副图文和整个服务号上面看到的以“卖课的小姐姐”署名的推广课程的文章,基本都出自我这只萌新之手。偶尔我也会参与编辑我老大——真正的“卖课小姐姐”(三节课课程营销负责人)的每月一次的活动推文,比如写一段rap吐槽老黄(三节课联合创始人)
从入职初期时一天产出1篇文案都觉得压力山大,到中期每次向老黄汇报工作都瑟瑟发抖,经常被问得哑口无言,甚至还因为玻璃心被碾碎而红过眼眶,再到现在一天之内可以有条不紊地产出5篇文案,每周都可以按照固定的节奏推进课程的售卖,做到心中有数。
快5个多月的实习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所以今天我将向大家分享这段时间以来,我是如何搭建三节课的课程推广文案模型的,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和进步。
入职的第一天,我基本了解了三节课目前通过服务号/订阅号推广的课程分为运营/产品/营销系列共7门课程和一系列限免公开课程。
但是作为一名准大四的学生,我之前从未学习过三节课的任何课程。虽然大学修的是新媒体专业,但是因为自己想往运营方向发展,所以基本上没有主动学习过产品相关的知识。
所以在我对这些课程的认知基本为零的情况下,要我来推广这些课程,我是十分心虚和慌乱的。
面对这么多门完全未知的课程,我该如何快速熟悉它们,使自己产出的推广文案言之有物呢?
大部分的课程学习周期都在两个月左右,如果要把每门课程都学习一遍,从时间上来看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之前所有的推广文案都浏览了一遍,总结出了这些文案中的几大必备元素,并结合每一门课程的详情对其进行了填充。
这样一来,我对这些课程的固定内容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在用户痛点这一块,因为我没有学习过这些课程,所以也不知道上过课的学员当初是因为什么需求来报名。
为了更好地找准目标用户,了解他们的潜在需求,我采访了不同课程的学员,一一询问了他们当初报名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和学完课程后最大的收获。这也为我后来在推广文案中描述用户痛点和课程卖点时,积累了不少接地气的具有普适性的素材。
如何快速熟悉一个未知的领域,前段时间我看到的对我启发很大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得先找到下蛋的鸡,再去找吃鸡蛋的人。结合到快速了解一系列你从未学习过的课程这件事中来看:
鸡蛋:即指一系列课程;
找到下蛋的鸡:即指向制作每门课的课程产品经理了解课程详情(也就是我通过前期推广的文案总结出来的固定元素);
找吃鸡蛋的人:即指发起用户调研,直接通过上过课的学员了解这门课对什么样的人是有帮助的,课程里面的什么内容是大家最需要的。
在对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后,我开始每周固定产出一些推广文案。但是刚刚上手工作,由于满心都是新鲜感,我逐渐陷入了本末倒置的尴尬境地。
按理来说,推广文案的最终目的是推进课程的售卖,那么我应该更加关注文案的转化效果。然而我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都在看大量的文字干货,找灵感,追求如何让文案有更多花样和形式。
虽然这样让我的思路能够得到拓展,但是因为进度过慢且内容的容量过大、不成体系,直接后果就是随着手头的工作越来越多,我的文案产出速度越来越慢,压力也越来越大。每次跟黄老师汇报工作时,都被他问得哑口无言,甚至还因为挫败感红过眼眶
基于此,我开始思考,怎样在文案产出需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完全依靠灵感保持一个稳定节奏的输出呢?
黄老师告诉我:课程推广文案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应该一直靠灵感和拍脑袋。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推广模板可以复用,建立系统化和流程化的推广周期。
于是我花了3天的时间调研各大竞品平台的课程推广文案,并且结合自身平台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三节课的课程推广文案模板。下面分享给大家。
课程推广文案的核心基调既需要有向下的重力,也需要有向上的张力。向下即指瞄准用户痛点,也就是找到这门课针对的问题人群目前在工作中都有哪些典型困惑;向上即指提供解决办法,也就是说明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可以帮你消除这些困惑的。
比如在某篇推广互联网运营P2系列课程的文章中,我是这么写的
综合来看,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做到了洞察到用户的痛点,而且还通过课程提供了解决办法。
由于市面上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 用户可能会有疑问:那么多课程都可以提供解决办法,我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你呢?所以开篇介绍完课程基本内容以后,我会使用学员反馈素材+大咖背书来进一步推荐课程。
学员反馈形式包括聊天截图+200字左右的结课感言+人气学员(如BAT产品经理)特别介绍。从多角度选取反馈素材,是为了让潜在目标用户从这些老学员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和信任感。
通过大咖为某课程背书,主要是想借用KOL的力量实现口碑相传。比如让老黄亲自推荐李叫兽的课程。
同时,通过一些价格和时间的因素形成紧迫感,刺激用户购买。比如,可以在文案中提到:
再不买,下一期就要涨价
课程火爆,名额所剩无几
课程周期较长,错过这期,再等xxx个月
由于三节课的课程推广资源限制(我们比较穷),我将重点课程的推广周期分为三个阶段,一门课程的推广文案大概在3-4篇。
(1)初期推广(第1篇):
突出课程迭代亮点:每一期课程结束后,教研团队都会根据学员反馈和行业动态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迭代,这部分可以作为课程含金量高的体现;
突出导师成就:包装课程导师的成就和权威性,这部分也可以作为课程含金量高的体现。
(2)中期推广(第2-3篇):
案例分析:选取课程中的某个小案例(案例要跟用户痛点紧密相关)抛出问题,带动大家一起思考,而后运用课程中的知识告诉大家解决办法;
一周解决一个问题:找各个课程的班主任搜集学员群分享文字稿,或者到作业系统里面搜集学员优秀作业产出,作为固定主题的知识分享文案素材;
蹭热点:偶尔根据行业内的热点事件,找灵感,推荐相关课程;
转载:转载其它账号的优质干货文章(这些文章需跟用户痛点紧密相关),推荐相关课程。
(3)后期推广(第4篇)
在第1篇的基础上增加大量学员反馈,强调开课在即,错过这期,再等x个月!
文案模板搭建完成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产出速度快了不止一倍,这个时候我开始用数据系统去监测每篇文案的转化情况,并且每周定期做一次推广数据盘点,通过这些数据表来为下周的推广计划做参考。
一份库存盘点数据表:通过监测每门课程的剩余名额和开课时间,来确定下周该门课程要不要推广,以及放在公众号的第几条图文中推广;
一份文章KPI统计表:通过监测每条图文的阅读量、分享次数、转化率等常规数据,来分析标题和内容的质量;
一份课程同期推广数据对比表:通过对比相同内容不同班期的课程在每轮推广过程中的图文KPI数据,来分析该门课程适合使用什么类型的文案进行推广;
一份课程推广资源统计表:通过监测每门课程的被分配到的所有推广资源(比如:菜单栏、公众号图文、关键词自动回复、内转化渠道等),来分析该门课程更加适合在哪个渠道进行推广,以及下次该如何分配推广资源。
今天是我入职三节课的第145天,快5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有种一朝长大成人的感觉。
从初来乍到时的信心满满,到中途因为玻璃心接受不了各种事情堆在一起毫无头绪的挫败感,再到现在在不断挖坑填坑的路上一步步向高地前进。
这期间不管是在工作的硬技能还是软技能方面都收获良多,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虽然我目前还在实习期,但是一旦进入职场,必须从心底里告诉自己:你不只是一个实习生,玻璃心和浮躁的情绪都先放一放。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最短的实习期内,为自己注入最大的能量,避免陷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尴尬境地。
且走且回望,庆幸当初可以加入三节课的大家庭,感谢这里的每一位老铁对我的帮助和照顾。这里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虽然挖坑填坑的事情常有,但我总能在踩坑的过程中,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启发,获得新知。
现在,三节课有可能大烩即将拉开序幕,手头上又接了很多新的锅,虽然每天都处在被推广文案淹没的世界里,上班下班的路上都在想今天的文案该怎么写,不过想到过了明天,后天就可以见到可爱的你们,内心还是痛并快乐着。
正如那句话所说,如果你感觉现在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说明你正在走一条上坡路。
如此,甚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