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首页
设计思维到底是个什么思维?
Kiki    2017-11-01 15:56:46

 

设计思维被说的有点扯了,但是还是有价值

 

本文和视频搭配食用效果更佳哟~

 

设计思维现在是一个很潮的词儿,它确实是理解深度问题的开始,不能否认其价值。

 

Pentagram的合伙人Natasha Jen在最近纽约的99U设计大会上,吐槽了现在大家对于设计思维的一些刻板的理解。我在世界500强的公司和大学都教授过设计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Natasha的观点:设计思维在现在是被说的有些泛滥,但是它是确实还是有用的。

 

在深入聊这个话题之前,先说一下我是这样定义设计思维的:

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模式,它从理解人的需求开始,是一种定义、结构化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Natasha之所以认为现在的所谓”设计思维”变成了一个很潮的词儿而且似乎离真正的设计思维很远,是因为好像现在一谈到设计思维,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便利贴,而严谨的批判和论证的过程似乎是缺失的。

 

下面是Natasha对于设计思维的定义:

 

 

我能感觉出来像Natasha这样的设计专家对于设计思维这个名词被滥用的担心,如果每个人都能都能用“设计思维”解决任何问题,那么设计专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除了能举办的炫酷的设计行业会议之外?)

 

专业设计师和业余设计思维爱好者之间的差别和差距还是挺大的,业余爱好者们积极的一口一个设计思维好像颇有挑战专业设计师的意思。

 

但是实际上,如果把食谱来和设计思维来类比,拥有一个好食谱并不能代表能做出来一道美味的菜,所以拥有了设计思维也不代表做出好的设计。即使是米其林主厨公开了自己的食谱给大众,烹饪爱好者往往也不具备做出同样水准的菜肴的能力(其中包括技巧、方法、手艺、直觉、经验)。

 

也可以把这个过程总结为下面这个公式:

食谱 x 能力 = 结果

 

方法(食谱)以及你的能力,共同决定了你在解决一个特定问题上可能有的潜在进展和结果。

 

设计思维可以帮你从专业设计师的菜谱里获得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新手们还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获得像专家一样的结果。

 

设计思维不仅仅只是便利贴

 

Natasha在演讲中提到她用Google图片搜索了“设计思维”,然后得到了很多展示便利贴的搜索结果。不过她似乎很不喜欢便利贴这种“设计思维”解决方案,台下观众似乎笑着附和着同意了。

 

但是便利贴只是一种工具,并不代表设计思维。就像Magritte的画一样,画中的pipe不是真正的烟斗,只是烟斗的图像。再比如,Adobe的设计系列软件并不等于平面设计,你不用这些很潮的工具也可以做设计,不能简单的用一种工具来定义一个学科。便利贴确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快速记录和组织想法的工具,但是你不管用什么纸,回收纸、餐巾纸甚至用石板,都可以有设计思维。

 

 

批判性思维并没有表现在六边形图形中,但是实际上它是融入在过程中的

 

Natasha还在演讲中吐槽到在谷歌上搜设计思维,也会出来很多一张六边形组成的设计思维流程图,观众也笑了。对于六边形图形我个人不做过多评价。她觉得图中的这整个过程缺乏批判性:“设计批评在这个设计思维流程中完全没有得到展现“。

 

批判性思维确实没有在六边形流程图的任意一个环节中被提到,但是它是融入在每个流程和步骤当中的。

 

 

设计思维过程被形象化的描述为六边形的示意图,正是Natasha讽刺和吐槽的那个图。(图片来源自:斯坦福设计学院)

 

进入角色(同理心):同理他人(在设计思维中称为“用户”)需要开放的思维和心态,不带主观评价的去倾听和观察;但我们在进行用户访谈和收集信息的时候需要批判性的思考:决定哪些用户信息是相关的,哪些洞察是有用的或可执行的。

 

定义问题:在定义一个问题时,需要使用批判性思维展开讨论,来确定哪些是真正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问题。

 

构思方案:构思通常包括开放性的头脑风暴(便利贴通常在这个流程引入),和许多次的批判性讨论,以便把想法变成最好的能够推进的行动计划。

 

原型:制作原型阶段产出可以粗糙一些,也许刚开始看起来有点儿糟糕。但是任何我们制作的原型都是用于收集批判和反馈的沟通工具。

 

测试:测试这件事情最能体现设计批评的价值和意义。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实实在在的收到来自朋友、设计师和目标用户的反馈。收到反馈之后,我们会离更好的解决问题又近了一步。

 

在上图的整个设计思维的过程中都存在批判和反馈,尽管它并没有被写在六边形里面。

 

当我们在工作坊中向初学者教授设计思维时,我们会把设计专家教练和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批判性的意见和必要的支持。但是教练知道什么时候适时收手,以让学生们能够在实战、犯错、不断尝试中培养创造力。

 

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让你在开放性的思考、批判性的思考、以及实践当中不停的切换的思考模式。当设计思维被正确的应用时,批判性思维已经融合在其中了。

 

设计思维是一种手段,不是终结,就像佛说的一样,“船不是彼岸”。

 

设计思维是一个起点、一种工具、一种抵达终点的方式。它本身并不是终点。设计思维确实是一种噱头,但是它是有用的噱头,是深度理解的开始。每一个信仰或者方法,不管是设计思维,健身训练,或宗教信仰,都有其狂热的吹嘘者,但是不能因为这些不同的观点就放弃去了解这些信仰和方法。

 

当然,现在的设计思维经常是在半天或者一个星期内不等的时间的紧凑课程当中教授的。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只学到了一部分知识是非常危险的。对于设计思维的皮毛理解,有时候会让他们自我膨胀,以为他们自己拥有了绝佳的创造力。不过不只是培训课的学生这样,那些又高级又贵设计学院教育也会教出这样的学生。

 

不过,指责那些误入歧途的实践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仍然要客观的分析和对待实践本身。

 

Natasha在演讲中质疑和讽刺了GE的医学成像设备如磁共振仪器(MRI)的“冒险系列”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是在磁共振机器上和病房中贴上卡通人物和图片。她说道:“为小孩拍CT和X光片,就把卡通画贴在墙上。这个解决方法是不是有点儿太明显了。需要使用设计思维得出这个结论吗?”

 

我觉得她在这件事情上的理解并不对。如果需要证据,各位可以在谷歌上搜索的更努力一些。

看看来自GE的工业设计师Doug Dietz自己是怎样描述这段磁共振(MRI)机器的“冒险系列”

 

再回到Natasha的观点:

 

是的,所有事情的结果在回顾的时候看起来都很显而易见。当问题已经解决了后,结论看起来也就不言而明。但是从GE的工业设计师Doug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来看,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问题对于工业设计师和医院来说并不明显。

 

Natasha在演讲中强调,设计是需要证据来证明其是有效的。但是对于GE的这个设计项目来说,是有实际的证据来证明其是有效的。

 

在这个“冒险系列”设计方案施行之前,医院需要给超过80%的需要拍摄磁共振(MRI)的儿童病人注射镇定剂。镇定剂不仅贵,而且会让儿童感觉到难受,甚至有潜在的医学风险。在”冒险系列“设计方案被引入之后,镇静剂使用率直线下降,并且医院用这种新的方案实现了超过在病人满意度分数上超过90%增长。

 

证据就在那里,如果你搜得更努力一些。

 

设计思维是一种将同理心应用到实践中的方法,它教会实践者去理解人们的需求,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能够为别人考虑的人,我非常愿意在这个极度渴求同理心的社会推广设计思维这种方法。

 

如果我要在两个技能同样娴熟的设计师当中招聘一个人,我会选择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更有同理心、以及换位思考能力的人。我们现在的时代不仅仅需要有天赋、技能娴熟的批判者,我们也需要有同理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和设计思想家。我认为我们可以将设计思维当成一个起点,从而引起思考和行动,让它来帮助解决社会和环境的实际问题。

 

 

是的,你可以同时拥有设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设计思维在很多公司和机构里可能变成了一个套话。但是对于一些老套的组织来说,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它给了一些严肃冷漠的法律公司、古板的政治圈智库、传统的人道主义公益组织一个新的方法来讨论、面对和解决问题。

 

如果说设计思维是想让你不停的说话和表达的好警察,那么设计批评更像是就是让你闭嘴和倾听的坏警察。

 

设计思维可能是一种比较扯的噱头,但它至少是有用的。我倒是愿意参与到这个比较扯的事情当中,面对真实的用户和问题。

 

设计思维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它将复杂难懂的的创意过程简化成线性的可操作的流程也让不同团队与背景的参与者能够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实践者进行沟通与实践。它提供了一个菜谱给参与者,但我们仍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批判不断提升能力。

 

再举最后一个例子:我教授设计思维的同时也在教授卡波耶拉-一种巴西的武术舞蹈。表演者简单的围成一个圈(被称为roda)。专业卡波耶拉舞者往往即兴的使用直觉晃动身体,来回应同舞者的动作。但是要达到这种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表演,需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在达到这个境界之前,初学者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和练习一系列规定动作。

 

设计思维就是这一系列规定动作。也许看起来并不优雅,甚至都不是“真的设计”,但是它达到了使初学者开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卡波耶拉的初学者系列动作:“训练之轮”

 

真正的卡波耶拉

 

设计思维能够让普通大众参与设计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对话,它给普通人提供了创造性思考、合作、想象、建立原型的工具,尽管六边形的呈现方式和便利贴有点儿老气。专业的设计师也许会看轻它,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这些讨论进行得更深入。请开始提意见和问题吧,让我听到你们的想法!

 

评论(0)
阅读(1226)
文章评论

请您,再发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