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首页
「精选译文」几招教你学会移动电商A/B 测试
王翠平    2017-09-06 20:42:37

在学习中,输出是最好的输入,三节课希望每位同学都能通过思考和总结产出一些内容,所以组建了几个内容生产小组。

「精选译文」这个新的栏目就是由11位三节课同学组成的翻译团队,他们会定期精选国外有关产品、运营、商业、设计的文章,并加以独家翻译,希望带给你一些新的视角。

来源:https://segment.com/

原文标题:A Beginner's Guide to A/B Testing for Mobile Commerce 点击阅读原文

原文作者:Kelsey Ricard

翻译者:王翠平

点击揭秘神秘的【翻译团队】

 

移动电商领域在过去的四年里保持了年增长42%的速度,更多用户习惯于在手机上购物,而且更多商家在移动端投入资源来服务这些小屏消费者。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张,各大电商之间吸引用户注意力、保持用户黏性的竞争越来越大。

 

竞争的本质是细节的比拼,在这方面,A/B测试可以帮你快速赢得用户的认可。当你开始着手实施商业实验时,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用户体验要素:

1.获取2.激活 3.留存

获取

在用户决定是否使用你的app时,一个绝佳的初体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什么时候,Taplytics网站都有超过50%的测试关注于用户着陆页的优化。这些优化可能是测试app最初几屏的内容和图像,或者是用户提交信息的流程。无论你测试的是什么,目标都要保持一致,那就是提高用户的体验从而促使用户尽快下单购买。

 

我们以Frank&Oak为例,这是一家男装电商,他们根据用户个人兴趣和操作行为,为用户打造定制化推荐的购物体验,这是他和其他电商网站相比的亮点。但是只有注册账号、登录app,才能够获得这种个性化体验。

 

因为是否注册登录是用户转化的第一个关键步骤,Frank&Oak公司首先针对注册流程优化进行了A/B测试。他们先尝试改变了表单位置并新增facebook登录方式。之后他们想测试多一个google登陆是否会提高注册率,最终的测试改动如下图。

 

 

结果显示,增加了google登陆按钮之后,移动注册量提高了150%。

虽然Frank&Oak只尝试了几次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可能需要调整很多次才能够找到奏效的方法。下面是一些你可以用来测试着陆页的方法,帮助你引导用户从搜索商品到完成注册。

1.登录漏斗模型

2.信息收集

3.文本和图像

4.注册方式可选

 

 激活

当你的用户完成注册环节时,你需要去激活他们。商业上来说,这意味着促使用户尽可能快的去买东西。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的研究显示你需要在最开始的两个流程内让他们完成购买,不然很可能他们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例如,Karmaloop在分析用户激活数据的时候发现:先将物品放到了心愿单的用户比那些将物品放入购物车的用户的完成购买率低。Karmaloop分析了这个情况以后做了一个尝试:在设计上弱化“心愿单”按钮的存在感。

 

降低用户与心愿单之间的交互使得Karmaloop更好的抓住了用户的购物意图。这个简单的测试提高了用户活跃度,提升了35%的销售额。

你可以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什么呢?当你想要提高用户活跃度时,不妨改变一下现状。不要认为目前的特性足以实现你的目标。相反的,测试你的猜想,使用管道测试来证实你的想法。

 

留存

 

用户按照你的设计完成了登录注册和激活-他们买了东西!太棒了!但是这并没有结束。移动电商的最后一个难题就是留存。怎么才能让用户变成重复购买者呢?

移动电商公司使用很多策略来提升留存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常规基础上提供有目的的促销。例如,Rue La La 公司专门在他们的app内放置了“热门商品”专区来提高用户购买欲,促使重复购买。其他方法,比如通过邮件或者推送向目标用户推送活动通知,也可以实现达到这个效果。

 

 

在Rue La La的案例中,他们通过用app的其他模块替代“热门商品”模块,或者是将所有模块都去掉的方法,来测试“热门商品”模块对于提升用户留存的有效性。这个团队就能够分析是否这个模块会提高用户购买率。其他测试方法有:

1.限时模块;

2.趋势列表;

3.app购物提供折扣或促销;

4.改变图片使得商品更具有吸引力

 

 现在就开始吧

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想要从A/B测试中获得成功,你需要持续的修改规则,并且保证你们的团队真正的借鉴了A/B测试的结果。可能一些很小的改动就能收获很大的提升,甚至只是测试了一下你的想法就有了很不错的表现。一旦你找到了一条优化app的方法,你就需要团队的支持来实现持续的调整。

 

你有使用过A/B测试吗?你觉得A/B测试有什么使用条件吗?

欢迎一起来讨论哈!

评论(2)
阅读(3630)
文章评论

请您,再发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