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首页
为什么你经常向大牛前辈们请教,却总是不受待见?
黄有璨    2016-06-25 21:52:39

本文由三节课(sanjieke.com)官方出品,作者黄有璨,三节课发起人,微信公号“黄的世界”作者。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本文首发于黄的世界(ID:owen_hyc),如需转载,请联系黄的世界,并注明出处。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好问题”和“烂问题”。

近期,我在“黄的世界”和“三节课”的公众号都收到了很多同学发来的问题。但是坦白讲,这些问题当中的很多,其实都是“烂问题”。比如我挑几个展示一下吧——

屏幕快照 2016-06-25 下午9.50.18.png

OK,各位,假设你是我,你遇到这样两个被提问的场景,你会作何反应?我猜会有很多人有跟我一样的感受——无法回答

那我们继续往下想深一点——你为何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无法回答呢? 

很显然,上述这三个问题让人觉得无法被回答的原因都是因为它们不够具体。回答这样笼统的问题,你往往会觉得无从入手,又或者是只能回应以一些正确的废话。

 

以问题1为例:

假设要直接进行回答,我猜我能够较好应对这个问题又不致出错的唯一方式,就是告诉那位朋友要让自己的简历好一点要努力培养各种运营技能以让自己满足岗位需求等。

 

你知道,这样的回答正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种“正确的废话”——大家都知道这个答案是无错的,但它无法给人带来任何价值和行动层面的指导。

其实,跟你听到“正确的废话”时的感受相同。有时候,一个“烂问题”带给人的感受也类似——你虽然听到了一个问题,但却无法给出任何具体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经常在提问后听到的都是“正确的废话”,又或者你发现你向别人提出的问题经常都得不到满意的回复,先别着急责怪和抱怨,你可以试着反思下那是否是因为你先问出了一个烂问题?

 

为了改善“烂问题”和避免在提问后得到“正确的废话”型回答,我们且试着针对上面我们看到的前两个问题来换一种提问方式,看看是否会带来一些不同,例如——

问题1——

  • 老黄你好,我最近想要找一份运营工作,但投了很多简历都没有回应。我不确定是不是我的简历做得不够好,我给你发了3张我的简历截图,你能否告诉我,从这3张图看起来,你会觉得我的简历有什么硬伤吗?
  • 老黄你好,我现在做建筑设计,想要转岗到互联网运营,目前我所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就是设计和文案,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阅读量都还不错,应该可以体现我在这方面的能力。下面是这两篇文章的链接,有劳你评估一下,这样的感觉,我想要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去做内容方面的运营工作,能力上会不会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问题2——

  • Youcan你好,我们现在在做一款水果蔬菜类的农产品电商APP,商品品质都很不错,价位中等,目前有5W用户,这些用户基本都有过付费购买行为,但重复购买率都很差,基于这个状况,您觉得问题都可能出在哪些地方?
  • Youcan你好,我们现在在做一款水果蔬菜类的农产品电商APP,目前已有5W付费用户,根据我们的d调查,用户对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我们现在设计了一个活动想要让老用户帮我们去拉新,大体的活动页面和规则是这样的(附图),您是否可以帮评估下这个活动是否可行?

 

好了,现在,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否会觉得我们更改过后的提问与原先的提问有何不同?

我猜,大部分人是能够有这样的感知的:优化过后的提问和优化之前的提问带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在优化之前,“如何找到一份大公司的运营工作”是一个可以有成百上千种回答的问题,它涉及到你的技能、履历、简历呈现、面试表现等等N多方面,以至于甚至我们就这个问题写出一本书来也完全可能。也正因如此,它才会让答者感受到头大厌烦和不愿回答。

而在优化过后,事实上问题已经被指向了一个新的方向,优化过后的问题,实质上已经变成了“我的简历有没有硬伤?”或者是“作为一个行外人,我的能力距离目前行业的从业要求可能会有多大差距?”

如果要打比方的话,上述例子中的用户1和我就好像是足球场上的一对队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一次进攻获得进球,获得比赛的胜利。在优化之前的提问场景下,用户1的所作所为就好像是一脚把球踢给了我,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对我说:“嘿,哥们儿,接下来就全看你的了。”

而在优化之后的提问场景下,用户1的所作所为则好像是先完成了一次突破,把球传给我后自己又跑到了空位处,看着我说:“嘿,哥们儿,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接下来你来决定我们要做些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更喜欢哪一类队友?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在他的某篇文章里这么写过:“一个问答过程,是两个头脑在思考和交换信息的过程。而一次好的问答,一定是两个大脑所付出的努力是对等的。”对此我深以为然。

如果以这个视角再去看刚才的案例,优化之前的提问更像是一种推卸责任,用户1事实上在这里把所有的“思考”责任都推给了我。而优化之后的提问,则是用户1在尽力以自己的思考带动我去完成更深层次的思考。前者是在一味依赖你,从你这里索取和压榨,后者则是在邀请你进入一场需要共同协作来完成的游戏。

而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无法长久也最容易让人觉得厌倦的,恰恰正是那种一味依赖和索取的关系。这正是为何优化之后的提问会让人感受更好的原因——当你先以你的思考对问题进行了界定之后,事实上你已经给对方提供了一定的附加值,当他感受到这种附加值后,他也更可能会给你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来作为回报。

事实上,一次问答的本质,往往是一次面对未知的探寻和创造,它的成果,则体现在最终获得的答案中。假设你与你的被提问对象是一起面对和挑战未知,共同付出努力,从而也最终共同创造出了“答案”这样一个成果的话,你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加紧密,更富有信任感和认同感。并且,这个过程中,你们所付出的努力越趋近于等同,你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和信任感也会越高。 

甚至,这个原则远不仅仅只适用于问答过程中,而是在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互动中都是如此。如果你去思考,你会发现,那些更容易产生高度信任和认可的人际关系,往往都是这种基于“共同付出努力进行探索,并最终创造了成果”的关系,比如同学、战友,球队队友,团队伙伴,旅途中的伙伴等。

所以,跟别人建立和形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人际关系其实也很简单,你只需要去制造机会和空间,让你们之间可以去共同付出努力进行探索和创造,并尽力保证这个过程中你们付出的努力都是对等的就好。

同理,如果要避免让别人感到厌烦,则一定要尽量避免只是一味依赖和索取的关系,哪怕对方是你无比熟悉的人。

那么,假如你之前在讨教很多行业大牛时都得不到有效的回复的话,今天分享的这些,对你会多少有一些启发吗?

PS:针对提问问题这块儿,我们也玩了新花样儿。扫描下方二维码,就可以以不一样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问题,老师们会通过60秒语音的方式,解答你的困惑。(偷偷告诉你,你可能还会因此有额外收入哟~)还有,问的水平不够,我们可是拒绝回答的~

22222.jpg

评论(2)
阅读(3246)
文章评论

请您,再发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