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首页
在研究了和菜头的100+篇文章后,我发现了什么?
付晓萌    2017-03-07 20:24:20

本文作者付晓萌,三节课新媒体运营喵。

 

前言:

 

身为三节课的一枚新媒体小编,我从2017年2月开始启动了一个小小的计划——我想要依次盘点研究一下现有已知的诸多自媒体名人大V,试图对于其内容写作的一些风格、方法等进行提炼总结,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模仿其产出一篇文章,这既是一种学习借鉴,可能也还挺好玩的。

第一期我研究了“咪蒙”公众号的写作风格,这一期我想研究一下“槽边往事”,或者说是和菜头的写作风格。

和菜头,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的运营者。

 

过气网红、网络慈父、好运街仁波切——和菜头这么形容过自己。

 

5年前,和菜头开始在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推送文章。其文风时而理智,带刺开炮的时候也不少,多年来积累了很多死忠粉,同时被他拉黑的粉丝也不在少数。

本期,我们就来试着深度了解一下和菜头的“槽边往事”。

 

*注:本文分析依据为和菜头最近在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上所发的100+篇文章,所有分析内容仅为小编个人带着学习态度所得到的感受体会,如有不妥或冒犯之处,还望大家甚至和菜头大叔本人可以多多海涵……

 

一、和菜头都写些什么?

 

和菜头是个有趣的家伙,与咪蒙高度偏重于聊女性独立和男女关系不同,“槽边往事”公号内的文章涉猎广泛,有关于吃的,关于人的,关于影视的,也有关于网民日常的等等。

 

在阅读其公号内容的过程中,我隐隐觉得:和菜头有一种独特的能力,那就是他每讲一件事,都能将其讲得很专业,或至少是让读者觉得他很专业。

而从文章类型来看,和菜头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与网友论战类

 

在“槽边往事”的公众号里,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和菜头和网友论战互怼的文章,且论战的角度和主题也时有变化。

这方面典型的文章如下——

《网上骂人的快乐》

《当你在网络上被黑时》

《读者情绪可以控制么》

《国足球迷欠我一个道歉》

《被几千人围攻是什么感觉》

《我发明的“晒娃有风险”概念》

《讲道理:为什么要挂人照片》

《当人们脑子里有水时会说些什么》

 

简而言之,这部分内容,多是和菜头面对一些自己看不惯或不喜欢的网友行为公开开炮式的内容,并且,这类内容一旦发布后遭遇到了部分网友的抨击或反对,和菜头通常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式的一黑到底。凡到此刻,和菜头往往会抽丝剥茧紧锣密鼓地搜集大量论据,倾其全力给予对手一击,甚为较真,以至于,和菜头与网友们的论战有时也会转化为一些围观者甚众的大众事件。

以此看来,和菜头所展现的公号风格就像是一个棱角分明、不喜欢掩藏情绪的人。我们略举两例你可以感受一二——

 

在《我发明的“晒娃有风险”概念》一文中,和菜头回忆了5年前自己在微博上和网友论战的一段经历。彼时,和菜头发了一篇吐槽女同学生娃之后就开始疯狂在网上晒娃的微博,之后便有大票网友在微博指控和菜头没有爱心,不爱儿童等。

 

于是,和菜头一怒之下又发了一条很有场景感的微博:

 

“你是怎样把孩子从幼儿园骗走的呢? ”记者采访被捕的人贩子。

“ 没什么的 ”,人贩子抬起头憨厚地笑着回答: “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对这娃太熟了。”

 

看到这条微博,又有某女性网友批评和菜头危言耸听。和菜头一怒之下,就把该网友在微博上的700多条内容作了分析,并出具了一份含有她所在城市、工作单位地址、孩子的姓名、生日、常去的地方以及家庭结构等的分析报告,公开张贴到网上,以此验证“微博可以帮助人贩子得知各种详细线索”并非危言。

 

此事一出,直接导致该网友删掉了自己的所有微博并噤声,和菜头也随之删掉了这份报告,后来许多媒体跟进报道,这件事变成了一条社会新闻

 

在2016年3月22日,当时一篇《疫苗之殇》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和菜头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的文章,直接面向很多记者、自媒体人都喜欢通过文章操控大众情绪,博眼球获“10万+”,但最终公众却任何收益也没能得到的现象开炮。

 

此文一出,一天内引发了7000多条留言,其中相当一部分留言是骂和菜头的,于是和菜头次日继续发布文章《被几千人围攻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此后更直接导致了包括王五四、熊培云等公知直接写文批评和菜头,一时间也演变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公众事件

 

此外,如《国足球迷欠我一个道歉》,《讲道理:为什么要挂人照片》等文章诞生的背景与内容也与和菜头与网友们的观点立场相左从而引发论战有关。

 

2. 互联网行业观察&分析类

 

众所周知,和菜头曾在腾讯工作多年,是一名互联网人,因而,其所创作的文章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互联网行业各类新生事物、现象的观察、评论和分析,这其中,与微信和腾讯有关的内容又显得尤其多。

例如,2016年10月11日-13日,和菜头曾连发三篇关于公众号创作指南的文章,解答了公众号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诸多关于微信公众号的问题,三篇文章分别为——

2016年10月11日,《公众号创作指南》

2016年10月12日,《公众号创作指南(续)》

2016年10月13日,《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 

以及,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前后,和菜头也曾连续发表过数篇干货科普文——

《怎样激活微信小程序(含福利)》

《微信小程序大全(建议收藏)》

 

在《微信小程序大全(建议收藏)》这篇文章中,和菜头不仅科普了小程序,分类整理了第一批小程序的名单,还回答了关于小程序的很多小问题。

 

《这个微信新功能你还不知道就亏了》,此文中,讲述了如何通过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收发快递。

 

《安利:微信语音输入》,此文中,详细分析了微信“语音输入”的功能经过4年的打磨,现在有多好用。

当然,其他圈内的大事,和菜头通常也不会错过,例如1月9日发布的《支付宝,你就不能好好做个钱包吗?》一文,也一度引发了圈内刷屏。

 

3. 各类影评文

 

显然,和菜头喜欢看电影。

 

在其微信公号推送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电影或电视剧的。

而且,有趣的是,当和菜头认为一部电影还不错,或是至少还没那么烂时,他的标题往往是“《XXXX》观后”,典型例如——

 

《爱乐之城》观后

《太空旅客》观后

《血战钢锯岭》观后

《萨利机长》观后

……

相反,假如和菜头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非常糟糕,其标题则往往是这样的——“《XXX》排雷”,典型例如——

 

排雷:《长城》

《神奇动物在哪里》排雷

《百鸟朝凤》排雷

《大鱼海棠》排雷

……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两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标题,比如——

 

年度扑街:《西部世界》

 

据此,不难推测,《槽边往事》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很可能将会发布推送这样的文章——

 

《金刚狼3:殊死一战》观后

《记忆大师》观后

《金刚:骷髅岛》观后

《拆弹专家》排雷

《喜欢你》排雷

《上海王2》排雷

……

 

4. 各类个人生活兴趣文

 

除以上几类外,和菜头发表的文章基本就都是与个人生活感悟和兴趣相关的了,这其中,喜好美食的和菜头发表的美食类文章也占据了不少比重,也往往会针对美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舌尖上的作家》一文,和菜头通过和友人的会面,来描述祖国大地上那些美食,将人物和美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介绍了美食,也描述了当时和共享美食的朋友的故事,读来如春风拂面。

而在《野味之味》这篇文章中,和菜头首先亮明观点:野味基本上都不好吃。之后解释了为什么野味都不好吃:野生动物的生长环境和饲养的动物完全没法相比。饲养出来的动物,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吃,所以肉质丰腴鲜嫩,吃起来口感一流;但是野生动物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天敌,所以一身肌肉,没有多少脂肪,肉质柴而紧,难以下咽,必须用特别的烹饪方式,才能勉强入口。

除此以外,和菜头那些与美食有关的文章还包括——

《帝都潮汕牛肉火锅》

《松茸的三种做法》

《家里的蔬菜汤》

《异食记:虫》

《云腿月饼》

《素的菜》

…...

 

嗯,看完请不要淌口水……

 

二、和菜头的写作特点、风格和方法

 

身为一名从PC时代就声名远扬,并一直持续写作至今的长期网红,和菜头的写作上也自有其独到的特点,也一定有很多值得像你我这样的内容工作者学习和参考借鉴。

 

仅从“槽边往事”近期发表的100余篇文章来看,我们有如下这样一些粗浅的观察和结论——

 

 

1. 极度精炼、简洁的标题

 

和菜头的文章标题都很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12个字。放在当下以“博眼球”为常态的新媒体环境下,堪称是“与那些妖艳贱货不太一样”的一股清流。

前文我们列举了不少和菜头的文章标题,相信你已经可以初步有点感知了。下面我们再列举一些和菜头的典型标题,你可以继续感受下——

 

《大嘴出奇迹》

《又被举报了》

《我恨PPT》

《被举报了》

《北漂八年》

《独自居住》

《围棋专家》

《一点心意》

《聊聊连岳》

《三个梦》

《大实话》

《素的菜》

《除夕贴》

《吃薄荷》

《下雪天》

《专业》

《回家》

…...

这样的标题风格显然有别于众多其他公众号,对于很多忠实读者来说,这反而成为了另一种特别的“识别度”。

此外,站在运营角度看,短小精悍的标题也可能有很多优点。

 

 

其一,在微信订阅号那一栏里,别的公众号的标题太长,最后几个字就变成了点点点,而你的标题一行就能装得下,一目了然,顿生好感;

其二,将精力集中于文章本身,而不只是依靠标题来吸引读者,用起标题的时间来打磨文章,更容易吸引来真正有质量的粉丝;

其三,看着舒服……

 

 

2. 在阐述观点时,有强大的逻辑与细节

 

身为一名经常在网上开炮和被开炮的家伙,往往你必须要有强大的逻辑和说服能力,善于通过各种数据、事实和细节的铺陈来碾压你的辩论对象。

 

而显然,对此和菜头很擅长。

 

我们来看下下面这段他在《网上骂人的快乐》一文中用来回击一部分网友说他公开跟一些没什么名气的人吵架会显得自己很没风度的言论,颇为经典——

 

“如果你在网络上多少有点名气,在社会上多少有点地位,有人就会(拿着你骂他们)说“你这么做很没有风度”……

说这话的人腰从来不疼,数学也不好。让我来给你论证一下,为什么说是数学不好:

我在新浪微博有55万关注者。假设一个2000关注者的人攻击我,惨遭我的暴击,那么很显然,我这么做“很没有风度”。好了,我们知道,在新浪微博你的关注者越多,意味着你遭受的攻击可能性就越高。那么现在我假设,每日遭受攻击的次数是关注者数量的1%。这样算下来,我每天遭受攻击5500次,而对方是20次。

我面对5500次攻击,反击了一次,这是何等样风度?一个每天被攻击20次人,和一个每天被攻击5500次的人谈风度,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易地而处,对方早就被骂成渣了,何谈什么风度?因为遭受了我的暴击,使得这个人当天遭受的攻击远远超过了20次,这不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么?为什么要哭诉呢?为什么要叫喊“大V欺负人”呢?”

 

包括,前文中提到的和菜头把某网友在微博上的700多条内容作了分析,并出具了一份含有她所在城市、工作单位地址、孩子的姓名、生日、常去的地方以及家庭结构等的分析报告,公开张贴到网上,以此验证“微博可以帮助人贩子得知各种详细线索”并非危言的例子,也属此列。

 

 

3. 写作中善于旁引博征,使用恰到好处的比喻

 

对于一名作者来说,对于“比喻”的使用能力和使用范围,毫无疑问是个硬功夫,而和菜头在这方面显然也非常了得,总是时而可见其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

 

且,和菜头的比喻多喜欢列举历史故事、寓言或一些民间典故,这样的比喻也显著增强了其内容上的“厚重”感,甚至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其内容。

 

比如说,在《当你在网络上被黑时》一文中,和菜头有这样的比喻——

 

“世间的许多事情不可以凭借本能,这就像是你被鱼钩刺中了手掌。因为鱼钩上有倒刺的缘故,你的本能要求你立即拔出鱼钩,其结果是倒刺造成更大的伤害,和难于愈合的伤口。所以,正确的处置方式会违背你的本能,你要强忍疼痛,用力让鱼钩刺穿手掌,通透而出。这时候,你用钳子剪断鱼钩的头部,再拔出鱼钩,你手掌上会留下一个贯穿伤口,但它要比生拔出来的撕裂伤好得更快,伤疤也更小。

你如若要和攻击你的人辩驳、反击,情况就像是生拔鱼钩一样,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以及,在《文艺就必须有那么点儿矫情劲儿》一文中,和菜头也通过极为形象的比喻来阐述了他眼中“矫情、作逼、中二、刻奇”等几个概念的区别——

 

“文艺青年有七艺:矫情、脆弱、伤感、中二、刻奇、敏感、作逼。我个人觉得只要没有达到刻奇的程度,其余的六艺都没有任何问题。脆弱、伤感、敏感都好理解,这里我用“花童运动”简单解释一下矫情、中二、作逼和刻奇的区别。

花童运动是美国嬉皮士时代的一项群众运动,口号是“要做爱,不要战争”。一个经典的场景是:示威的青年嬉皮士男女在面对持枪士兵的时候,走上前去,在士兵冰冷的枪管里插上一只鲜花,这就是矫情。什么叫作逼呢?就是走上前去,转身脱下裤子,露出屁股羞辱士兵,这就叫作逼。什么叫中二呢?就是远远看着,然后幻想自己具有超能力,用意念就让所有士兵手里的枪管扭曲打结。什么是刻奇呢?就是回来开个报告会,用极为煽情的语调讲述这件事情,然后等着所有人一起感动落泪。由于气场极为怪异扭曲,让不想流泪的人感到了莫大的心理压力,这就是刻奇。”

 

另一个经典的比喻则出现在《能坚持一两件事就够了》一文中,和菜头在此完成了一个颇具人生哲理意味的隐喻——

 

“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用一把破筛子舀水,你的努力多半都会白费,因为筛子它总在漏。但是,如果你足够努力的话,筛子里总能剩下一些水,多少能舀上一点来。你没有办法把每个筛眼都堵上,因为你就只有十根手指头。除了下手更快一点,你唯一的选择是尽量把破筛子上最大的那几个漏洞给堵上。不需要全部,只要几个就好。”

 

此外,和菜头也常会采用“把某个事物形容为人”的类比,往往也收效颇佳。例如在“《爱乐之城》观后”一文中,他有如下的表达——

 

“如果奥斯卡是一个人的话,他应该是个70岁的白人。政治立场左倾,为人精明、势利。拥有良好的品味,同时也是品味的奴隶,但是坚信自己的选择并未受到任何来自他人的影响,却在不经意之间把好莱坞每年的选择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潮。他见多识广,中青年导演试图在他面前耍任何花招,他都能一眼识破,并且以此自得。但奥斯卡叔叔他毕竟已经老了,只要用他的童年记忆作为武器,几乎每一次偷袭都能成功。”

而在《野味之味》这篇文章中,和菜头又将一只受伤的锦鸡形容成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我第一次吃野味应该是在1981年的云南寻甸,当地山民捕到了一只锦鸡,在赶街天拿到集市上卖。父亲买了回来,说是要请我吃顿鸡。那东西大概是在追捕过程中受了内伤,所以关在笼子里彻夜咳嗽,就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最后,被砍成鸡块,做了一道椒盐油炸鸡。因为肉质很紧的缘故,吃起来非常费劲,得上双手撕。后来看王景愚的哑剧小品《吃鸡》,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只锦鸡。

在这里,一只受伤的锦鸡被形容成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后面讲到这只锦鸡被砍成鸡块做了一道椒盐油炸鸡,又因为肉质很紧,所以吃起来非常费劲,得上双手撕的时候,我都能体会到那种疼痛感。

当然,这些信手拈来、令人瞬间被唤起共鸣感的隐喻,更多来自于菜头叔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积淀,不得不令人称赞其功力深厚。

 

 

4. 时常充满“毒舌”及“任性”意味的文风

 

如前文所说,和菜头所展现的公号风格是棱角分明的,对于喜欢认可的东西,可以讲道理举例子做比喻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但对于不喜欢的对象,往往也毫不留情。

 

且,和菜头的毒舌一旦开炮,还是颇为犀利的,往往让人难以招架。

 

比如说,下面是和菜头在《排雷:《长城》》、《一个直男癌教你如何选择女友》以及《怎样得罪读者》几篇文章中的经典表达——

 

“看完电影《长城》出来,我唯一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朝阳群众还没有打电话报警?”

“说到《长城》的表演,除了“呵呵”我没有什么可以评价的。”

“请记住:凡是把“直男癌”三个字经常挂在嘴上的女孩子,你可以第一时间放弃了。”

“因为一篇文章里没有骂爽,所以专门再单开一篇顺流而下再次痛骂一遍。这,就是网络慈父的爱。”

除了“毒舌”以外,和菜头的文中也不乏“任性”。

 

例如,在他的两篇文章中,我们也看到过类似这样充满了“自我感觉良好”和“爱谁谁”意味的表达——

 

“不要拿我做例子,我属于极小概率的意外。人们喜欢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文章。谁也不知道我明天会写什么,这是我多年坚持任性赢得的特权。家家都需要一个不那么循规蹈矩的远房亲戚,主要用于娱乐和教育子女。”

“那我矫情不矫情呢?当然矫情了,你觉得那么多人来这里看什么呢?事实上,很多人在留言里曾经不止一次明确地表示过:菜头,就喜欢你这个矫情劲儿。矫情不是龟毛,矫情的本质是细腻。粗人不可能矫情,连前戏都不会有,按倒就办,办完翻身就睡。”

总体来说,无论是“毒舌”还是“任性”,都是一种人格化的充分体现,你可能会不喜欢,但你一定会印象深刻。

 

 

5. 充满“对话感”的文风

 

和菜头的文章中也时常会出现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典型如“嗯,哦,好了,对了,我是说,啊!”之类,这些表达充满了“对话感”,容易让人感觉仿佛作者就在你对面对你讲述一般,充满了亲切感。

 

举个很经典的例子,在《给一位小朋友的书单》这篇应某位母亲的要求,给自己将要去医院动手术的孩子开一张好书单,以陪伴她度过医院时光的文章中,和菜头大量采用了类似的写作方式——

 

“听起来觉得有点古怪?嗯,那是因为我就是个很古怪的家伙。

再再然后,哦,你可能觉得我话很多。是这样的,我是个可以很长时间不说话,可是一旦说起来就没完没了的人。

如果是我整天对你说啊说啊,估计你的头会一个变成两个大。

最后,我推荐。。。对不起,我不能再推荐了,除非你打算把医院当成是图书馆,赖在床上看到不想走。

有时候,也许偶尔会有人大叫:那不是真的。别去管这种傻瓜,因为他不是个特别的人,他不是"一位小朋友"。你还记得的,对吗?”

 

 

6. 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结尾

 

有时候看和菜头的文章,往往会有一种荡气回肠、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和其文章的结尾是分不开的。和菜头的很多文章,结尾部分往往都会通过某些表述完成对于文章本身的升华,又或者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表达给读者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又或是和前文再做一次呼应。

《读者情绪可以控制么》一文主要想要表达的是读者不是没有头脑的乌合之众,要控制读者情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结尾部分,菜头叔做了如下的处理——

如果说我能够控制读者的情绪,那么的确是有一种情绪我可以绝对控制---在我的任何一篇文章后面,无论是什么主题,无论是什么内容,总能激起愤怒的情绪。我困惑了很长时间,没有弄懂这奇迹一般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以总是能招惹一帮需要加强情绪管理的人。

在写作多年之后,我看到了一句话,顿时就感到了释然:蠢货总是容易感到被人冒犯。

而《放长一线看星爷》一文,其背景是2017年周星驰和徐克的新版《西游》上映,网上有言论称:去年是大家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今年是周星驰欠大家一张电影票。此后,周星驰专门站出来发声,称从来只有他欠观众的,没有观众欠他的道理。

 

而菜头叔此文,则毫无保留的对星爷进行了力挺。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菜头叔这篇引发了无数共鸣的“挺星文”是如何铺垫和处理结尾的吧——

“周星驰专门跑出来澄清,说从来只有他欠观众的,没有观众欠他的道理。

这让我感到很心酸。

从1990年开始,到1993年。《赌圣》、《逃学威龙》、《审死官》、《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连续四年是香港票房冠军。外间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呢?无厘头风格走不远。仿佛他通神上下,诸多努力无非就是落在“无厘头”三个字上面一样。

1995年,周星驰拍了《大话西游》,当时的票房毒药。就算是他的无厘头喜剧死忠,看完之后也公开表示:不好笑,好乱,看不懂。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大话西游》不单能让人捧腹大笑,还可以让人肝肠寸断。不仅可以看得懂,而且许多人还能全篇背诵。一部电影,几乎在二十年时间里,成为中国年轻人情感表达的方式。

1999年,周星驰拍了《喜剧之王》。年轻的孩子看完之后说:这拍得都是啥啊?2009年,昔日的孩子变成了大人,走上了社会,在某个周日午后打开尘封的VCD,突然就被剧情彻底击溃。他终于知道周星驰当初拍的是什么,他后来对人说,那是他看过的周星驰最棒的喜剧。

2001年,周星驰拍了《少林足球》。一点都不好笑,捡垃圾的鸡血哥让人时时觉得浑身尴尬。当时的评价是:完全是一部特技电影。2004年,周星驰携《功夫》归来,可能是华语影片中特效和剧情结合最好的一部电影。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幻想着如来神掌,现在,他在银幕上打出了他想象中的如来神掌。他说:你想不想学?想学我可以教你啊。

对了,在这些年份的间隔中间,还有《白面包青天》、《国产007》、《大内密探008》、《食神》、《回魂夜》、《行运一条龙》等等喜剧。和当初的评论不同,看起来无厘头走得挺远的。

如果我们可以重回1993年,重回1995年,重回1999年,回到刚看完周星驰新片的那一刻,你的想法是否还会和当年完全一样?是否会觉得当时的结论下得太过峻急了一些?也许应该等一等,再考虑一下?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周星驰的电影总是出现得太早,而他应得的赞誉总是来得太晚。

……

为了公平起见,对于周星驰和周星驰的影片,我坚持认为应该放长一线来看,不要太急于下结论。在他身上的结论已经太多了,但是这个人一直走到了今天。而这个人也一直为我们带来惊喜,每次还都能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无论是他当演员,还是当编剧,又或者是今天当监制和制作,他未必次次都站在时机这一边,可到最后时间往往都站在他那一边。

这样的一个人,跑出来说:只有他欠观众的。

 

此外,在《当你在网络上被黑时》,菜头叔对于结尾的处理也堪称经典,直接通过对于宗教经典的引用完成了对于全文的升华,令人回味无穷——

 

“在佛教里有一个特别的名词,叫做:逆增上缘。它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之中,总会遇见不利于自己的境况。在这种处境之下,应该把这些违逆自己的情形视为一种特别的缘分,从中汲取完善自我的力量,从中得到解脱和提升。佛教里还有一种说法,尽管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知道它并不是真的,但是它说得极为动人:孔雀依靠吞食毒物而使得羽毛艳丽。”

总体来说,和菜头的写作,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但或许称之为“套路”是不合适的。某种程度上,他的文章与他本人的一些态度、立场和价值观是高度合一的,这个时候,文章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事风格。

 

我感觉,也许和菜头在《读者情绪可以控制吗》一文中的这段表述可以完美地诠释这种“人文合一”的感受——

 

“所以,如果文章的观点怎么写都成,意味着没有固定的价值观,或者说价值观是不连续的。对于单一的一篇文章可以这样做,但是,长期写作意味着你的每一个字都暴露在读者面前,等待着他们的检视。我今天写太阳从东边出来,明天写太阳从西边出来,读者是会发现其中的矛盾的。这种前后不一,彼此矛盾,会破坏读者和作者之间最珍贵的信任。当信任消失的时候,作者写什么当真都没所谓了,就算是写海水里甜的也没关系,因为没有人要看了。”

 

三、身为一个自媒体,“槽边往事”的那些标签与仪式感

 

上面基本聊完了我所观察到的关于“槽边往事”的一些常见写作特点和方法。

 

然而,作为一个自媒体大号,“槽边往事”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我们也发现,在“槽边往事”的日常运营中,存在着某些充满了“仪式感”的动作,这些动作十年如一日的存在,以至于慢慢也形成了“槽边往事”这个微信公号的名片,为菜头叔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形象。

 

1. 一位气象观察员的素养

 

2015年12月28日起,“槽边往事”推送了一张天空的图片,此后一年365天,每天早上8:20,每个关注了槽边往事的粉丝都会收到一张天空的图片。

 

 

 

我们不靠谱地推测,这可能和和菜头本身毕业于气象学专业有关,也可能和自己的喜好有关,和菜头自己表达过的意思是用这个方式可以强迫自己的生活尽量规律一些。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菜头通过每天早上的天空图片,让之前不熟悉他的读者很快就能记住他,甚至每天早上还会惦记着这张照片。

 

事实上,这对于很多微信公号的运营也不失为一个可以参考借鉴的点——只要有些特定的事情每天都会在你这个号上发生,你很快就能够让一大波用户形成认知、围观甚至某种依赖的。

 

2. 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这是和菜头每篇文章后面都会出现的一段话。

 

 

在《指定阅读:班农的世界观》这篇文章中,和菜头解释过这段话的意义——

 

无论是求美,还是求知,我只负责抛出问题,然后给出一个我个人的思路,最后再交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为了防止读者奉我的话为圭臬,所以我总要在文章最后加上一段签名档:请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我并不谋求我的观点和看法要成为标准,也不希望读者放弃了独立思考,盲目接受任何结论,包括我提出的。

不了解这段话意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段话莫名其妙,但某种意义上,和菜头是在通过这句话向读者表达一种“我提倡和坚持鼓励大家始终都要独立思考”的立场。

 

而这样的立场,也显然很容易唤起一部分读者的认同。

 

3. 禅定时刻

 

禅定时刻也是和菜头每篇文章的必备要素,在“槽边往事”每天推文的下方,都会看到这个标记:

 

 

在这里,和菜头有时会放一些和文章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这些图片和文字属于文章的补充内容,不放,对文章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它类似一个人总是带着一个手环出现在公众面前,最初没有人注意手环,但长而久之,手环反而可能会渐渐成为这个人的象征了。

 

4. 留言区大战粉丝

 

前面我们提过了,和菜头喜欢拉黑粉丝,也会经常在留言区怼粉丝。至于什么粉丝会被拉黑,看起来菜头叔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甚至颇有点随心所欲的感觉……

以至于,在留言区与粉丝对骂甚至公开拉黑,渐渐也成了“槽边往事”的一大景观……吸引无数人前来围观。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可以让你感受一下——

 

在《亲历小程序:它真的快要死了吗?》这篇文章中,和菜头用自己开发的小程序“姨妈日历”举例,并贴上了两张访问量的图片,之后也不断提到自己的小程序。留言里有人问:菜头叔开发的小程序呢?和菜头的回复是:你被拉黑了。我讨厌阅读障碍患者,你刚好是。

 

 

 

在《<爱乐之城>观后》这篇文章的留言区里,有人留言说:看完此文和作者回复,决定果断取关,三观太狭隘了。和菜头的回复是:赶紧滚!你发完还没有取关我,所以,我帮你一把,拉黑了。

 

 

 

在《纪念一头老虎》这篇文章的留言区里,有人留言说:如果那个人是你爹,你会怎么写?和菜头的回复是:那就违背遗传学了,我那么聪明,我父亲怎么可能那么蠢?......(顺带说一句,你被拉黑了,因为你命中缺虎)。

 

 

如果有粉丝留言说要取关,和菜头也会确认一下到底有没有取关。

 

 

 

在《近期电影总结》一文中,和菜头提到:有两种人是一定会在留言后被拉黑的。

 

一种是在留言里分析我本人,从我喜欢不喜欢什么影片,分析我是个什么人。知道为什么多年来我在网上一直用汉尼拔医生的头像?因为他吃了那个试图分析他的人的肝脏啊多简单。另一种是来这里洋洋洒洒写一段话,目的是为了表现他自己有多聪明,多牛逼,和讨论的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对不起,我又不是在办读者见面会,我的文章留言区又不是自由发问时间,我怎么可能让你拿起个话筒就开始表演呢?这是病,唯有拉黑能治。

 

和菜头也会鼓励所有公众号的运营者要重视粉丝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认为等到有一天黑名单可以彼此共享的时候,人们大概才会真正在意自己的网上言行,那一天会是互联网的解脱日。

通过拉黑,和菜头为自己筛选出了一批高质量和忠诚度极高的读者。同时和菜头也通过文字的力量表达了自我,而表达自我本身就是最好的写作技巧。

 

四、总结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1岁的新媒体小编,经过2周左右大量阅读和分析了和菜头100余篇文章后完成的一些对于“槽边往事”内容特点、风格、潜在内容创作方法等的分析,分析的过程没那么容易,也不见得靠谱,但希望能对你有借鉴意义。

 

尤其是,如果菜头叔看到这篇文章不慎动怒,请切记轻拍……

 

某种意义上,和菜头作为一位殿堂级写手,有他自己对待万物的独到观点,他冷静理智,满腹经纶,学科涉猎阅历极广,这些都是无法轻易学习到的,只能通过自己不断去摸索。以上分析也只是根据和菜头的文章所得,难免片面,和菜头的内在才是他文章的灵魂所在。

 

过几日,我会尝试着用我总结的这些套路,来写一篇和菜头式的文章,届时欢迎拍砖,切忌抱太大期望。

 

更多内容,请关注三节课(微信公众号ID: sanjieke),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这里有成体系的线上课程,有挑战的线下实战活动,以及有深度的产品运营观察+评论。

评论(16)
阅读(5734)
文章评论

请您,再发表提问